-
作品名稱對話
-
藝術工作者
-
媒材類別膠彩
-
創作年代2003
-
版權規範網際網路公開展示與檢索
-
作品尺寸145.5x112 cm
膠彩畫是中國傳統畫種,曾發生名稱之爭議,到民國51年(1962年),經學術性辯證後,由林之助教授提出的「膠彩畫」名稱始行決定。所謂的「膠彩」,是以提煉自鹿或牛身上的膠質,混合天然礦石研磨而成的粉末,以水調勻,並以毛筆沾染在紙、絹或木板上作畫。膠彩畫源於中國古代「丹青」傳統,亦稱「工筆重彩畫」,自然與北京的「重彩」有相當關係,卻又不盡相同,但同為中國繪畫的重要流派之一。
寂靜的畫室、堆滿各種繪畫的道具,許多人能將這些安靜的畫材,賦予生命,成為動人的畫面。花瓶上錯落的幾隻枯花,立於大片紅布上,與前景的維納斯石膏像、白貓形成三角穩定構圖。作品以逆光手法呈現,使紅色桌布週邊物品產生陰影圍繞,在大量暖色調中,搭配黑色使畫面更顯艷麗而且沉著穩定。此作品曾獲2003年第66屆臺陽美展入選。
寂靜的畫室、堆滿各種繪畫的道具,許多人能將這些安靜的畫材,賦予生命,成為動人的畫面。花瓶上錯落的幾隻枯花,立於大片紅布上,與前景的維納斯石膏像、白貓形成三角穩定構圖。作品以逆光手法呈現,使紅色桌布週邊物品產生陰影圍繞,在大量暖色調中,搭配黑色使畫面更顯艷麗而且沉著穩定。此作品曾獲2003年第66屆臺陽美展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