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映光攬色
-
藝術工作者
-
媒材類別水墨
-
創作年代1995
-
版權規範網際網路公開展示與檢索
-
作品尺寸70x140 cm
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與諸前輩畫家搭船遊本島北端外海諸磯嶼,其間船曾駐泊於「雙燭臺」礁岩附近,得機細覽遠眺本島山光水色,畫興引動得稿數作,此為其一,係野柳岸巖遠觀勝境。「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往昔曾先後十餘次於野柳寫生師法造化,然多為岸岩小景,唯此遊方得觀通景全貌,映光攬色別有境韻,感受尤為深刻。山光水色足資蕩胸襟、怡性情,物本無心,何與人事,其所以相感者必大有妙理,幽深吞吐舉目皆在,神遊其間唯暢神而已。此作取橫式構圖,右方礁兒高置疊重山影層次,左傾陵線長引與水面遙銜形成動勢,左前海岸安以磯石以求穩適,略破平直橫界之板,由長短交錯陵界動線於左中部形成焦點,雖經挪移易換與汰繁,此作取景仍多拾造化形姿,尤重其靜穆境韻,因此,坡岩、遠山、近石均少施強筆以屈全,依渲染層次分其輕重賓主。海面壓深、陵峰輕掃,白岩映光形成視覺重心。中國繪畫向少取資光影,以心導游、以筆韻訴情,惟因身處自然山海,實由白岩得境,想古今畫者概於體察造化生機中融其思於萬趣,意足自足,重在情思不在形質法式,故身即山川而取之,則山川之意度見矣,非復景行所能希涉。映光岩坡既為得境立意之基,而妙悟資於神會,外師造化心源為宗,則整幅韻律輕重構成仍以心境所往為是,賓主安置便多所主張,以意為歸。得閒悠遊賞景本即樂事,所謂到處雲山是我師,感悟得境任筆而寫,若能與心契合尤為大快,縱使已非山川實相然畫盡意在,而筆墨雖無創發之處,亦可得境而自足。此作從另一個角度取會野柳風光,如見故友新姿丰彩,分外有生發之獲。雖非胸中意造,不敢論境幽深高妙,僅為筆紀遊蹤之興,師法造化略有所得,領會前賢所謂「看真山水極長學問」,而「古人稿本盡在大坱內,吾心中。」誠為不虛之論。此作為倖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作品之一。